《2017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产业大势 销售总量升 出版总量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文 东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布的《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7年全国书业(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出版物纯销售72.80亿册(张、份、盒),909.35亿元,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63%,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67%。当年全国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的总量为485.23亿册(份、盒、张),同比降低5.43%;其中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020.94亿印张,同比降低7.99%

       出版业出版总量的降低和销售总量的增长,既客观反映了出版业的大趋势,又启示出版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因势利导,进一步调结构、去产能,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

出版物纯销售数量、金额双增

销售数量创本世纪新高,销售金额跃上900亿新阶。

出版物纯销售突破900亿元,把书业销售推向新高,而且这是在上年出版物纯销售首跃800亿元新阶后,一年间的再跃新阶,实属不易。与出版物销售金额增长相伴的出版物销售数量的增长,还实现了5年间出版物销售数量的首次递增。而72.80亿册的销售数量,同时还创下本世纪以来出版物销售数量的新高,根本扭转了相当一个时期中出版物销售量徘徊的局面。

出版物纯销售是作用于社会、面向读者的终极销售,是出版业服务于民众、作用于民众的直接标志,也反映了社会和读者对出版业的认可度和民众的出版物消费能力。虽然由于统计上的局限,长期以来官方公布的纯销售数据只限于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并未涵盖包括民营书业在内的全行业,但这毕竟是当下唯一出自官方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这一国有书业的销售数据长期以来被视同为行业数据,反映了出版物销售的大势。

出版物发行作为出版业中直接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的分支,近几年来遭遇双重挑战:一是数字出版、移动阅读等对纸质出版物阅读的冲击愈演愈烈;二是出版物发行网点数量减少,5年间减少近万处,实体书店一度式微。20166月,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平添利好。以国有书业为例,2017年全国新华书店销售渠道呈现全面优化、整体提升的发展态势:当年新华书店及其发行网点达9633处,同比增长7.08%,其中营业面积逾1000平方米的门店近1100处,比上年增加200余处,仅24小时书店就新增13家。当年出版社自办发行网点达437处,同比增长4.05%

2017年出版物纯销售数量、金额的双增,是在上年双增后的再度双增,其致因大体有三:一是实体书店的回暖、振兴;二是出版业对全民阅读的强力推进;三是出版业为传播十九大精神及新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担当和作为。

5年间,出版物销售递增,从2013年的735.65亿元,增至2017年的909.35亿元,增长逾2成,达23.61%,这一增速是少有的。出版物销售的持续递增,既反映出民众对出版物的持续需求,也反映出民众对精神食粮消费能力的增长。

2017年出版物纯销售的双增还使全国人均购书数量和购书金额提高。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年末全国人口计算,2017年全国人均购书5.24册,65.42元。5.24册的人均购书,不仅同比增长3.15%,还创下自2003年以后14年间全国人均购书量的新高。

出版物销售要实现持续增长,要强化三个融合:一是供应机构的融合,即书店与图书馆深度协作、融合,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二是销售方式的融合,即卖场销售和网络销售的融合,线上线下互补,O2O模式互动;三是传播手段的融合,即传统营销传播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融合,微博、微信、APP互动,立体传播分享。

除图书外四类出版物出版量均

报、刊、音像制品出版量分别下降约7%,电子出版物出版量下降3.21%

细分可见,2017年出版物总量的降低,系由除图书外的其他几类出版物构成,即期刊出版总印数24.92亿册,同比降低7.59%;报纸出版总印数362.50亿份,同比降低7.07%;音像制品出版2.56亿盒(张),同比降低7.22%;电子出版物出版2.81亿张,同比降低3.21%。四类出版物中有三类年出版量均同比降低约7%

进入本世纪以来,报纸出版曾成为纸介质出版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在书、报、刊三大出版中系增长最为稳定的。期刊出版在“十二五”首年曾创下新中国成立后期刊总印数的新高。

5年来,报刊出版态势急剧逆转,下滑不止。2013~2017年,报纸出版总印数除2013年微弱增长外,其余各年年年下降;期刊出版总印数5年间全部下滑。

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的兴盛对纸介质出版的冲击,报纸作为短媒首当其冲。报纸出版持续全面下滑,态势严峻,甚于期刊。

期刊出版发展曲折,同样为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兴盛所影响,作为中媒,期刊是今后屏读和纸读争夺的焦点。不过,期刊出版在总量下降的态势下,其品种近5年持续增长,则反映出阅读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不减。

报刊业的整体下滑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读者群体的萎缩,导致其发行量的下跌;另一方面是其赖以生存的广告骤减,导致其营业收入的下降。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报刊作为纸质载体读物逐渐被弱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其各自的功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报纸还不会消亡。

其未来生存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主管部门加强分类指导和对品牌党报党刊、学术报刊、行业报刊等的扶持力度,促其融合发展;二是出版业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势落实去产能,该关停并转就关停并转,促进资源整合、存量盘活、新量逆增;报刊自身应巩固其内容创造的内核,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切实践行融合发展。

音像制品出版陷入艰难,出版量连续几年下降的主因是数字出版的冲击:音、像以在线和移动载体逐步取代磁带类、光盘类载体,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音像出版业的冲击可谓直接、严峻。如果说数字出版对纸介质出版尚有一个缓冲期,那么对音像出版可谓已是正面交锋,并日渐“白热化”。

近几年,电子出版物出版数量升降不一,发展趋缓,数字出版冲击当为主要致因。网络出版的海量、及时、便捷,是有形载体的电子出版物所不及的,而网络游戏、移动游戏对电子出版物游戏产品的颠覆也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音像电子出版成为新闻出版产业类别中的“弱势”分支,尽管已部分被数字出版取代,但其功能上的差异、特质,仍为部分消费群体所接受,仍具生存发展之可能与必要,主管部门应组织产业专家、技术权威进行“会诊”,厘清音像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各自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

音像制品应加大教育类、语言类产品比重,减少与数字出版中强势娱乐产品的正面冲突。近年来,听书的兴起,或使其柳暗花明,应把握创新发展的契机。

电子出版物总量虽偏小,但由于其独特功能保有其产业位置。强化产品的交互性功能,缩减与数字出版的抗衡性内容,避开数字出版风头,或为电子出版业的发展路径。2016年电子出版物曾创下35.57%的出版数量高增长纪录,显示了其生命力。

搜索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