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产品建设策略

       出版内外部环境变化均要求出版企业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产业环境变化,而且 要确立自身内容优势,并追赶技术的发展脚步。在此过程中,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探索适合 自身的融合发展道路,确立明晰的出版融合路径、适合的产品商业模式;其次要贴近需求、 质量第一,严格把关、精耕细作,建设有影响的融合产品;最后要擅于利用技术,探索和推进 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产品。 

战略意识 规划出版融合路径、产品商业模

      “盘点资源,优化配置”,谋划企业长期发展。出 版业在各种媒介之间的融合和出版业跨行业融合等 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发展都说明,出版业的战略竞争方 向已经从单一要素竞争(争内容、争渠道、争营销等) 向组合要素竞争(跨资本、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等) 转变,甚至过渡到生态系统(大资本、大合作、大出版 平台等)竞争。出版企业不仅要探索适合不同用户需 求的内容组合模式,要注重多媒体表达方式的渠道组 合模式,而且要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变化,从“互联 网+”思维、用户思维等角度出发构筑出版业发展的资 本、技术、市场、人力等方面的资源组合模式。盘点出 版企业的各种资源,从战略高度优化资源配置,是谋 划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挖掘特色,差异定位”,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在 当前环境下,出版企业必须客观地依托内容主业,从优 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角度分析自身优势、挖掘自身特 色,并找到关键成功业务。在传统出版环境下,出版产 业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但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 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内容价值的多元化挖掘、内容聚 合的垂直化发展和应用场景的跨界扩张,内容产业的 商业模式出现了广告模式、品牌模式、内容电商模式、 会员模式、IP模式、打赏模式、众筹模式、社群媒体模 式、教育模式和智库模式等。出版作为内容产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自然有了更多的模式选择和发展方 向。但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市场特点,相应 的合作、定价与分销机制也有不同特征。  

       “视野开放,不断创新”,紧跟新的生态变化。内 容创业者们立足于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等新技术 生态,打通媒介内部各构成要素之墙(畅通),打通媒 介与媒介之墙(融合),打通媒介与其他产业之墙(渗 透),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变化。紧跟这些变化,找到自 己的发展路径,才是出版企业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前 提则是出版企业始终保持视野开放,并坚持不断创 新。出版企业不仅要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还要将创 新贯穿于思维、理念以及行动之中,一方面注重完善 创新变革的机制,打造一个相互竞争又协同创新的企 业环境,一方面将这种创新氛围转化成企业的自我革 新、修复能力,从而应对挑战。

深耕内容 建设有价值、有创意的融合产品

    “权威声音,主流价值”,严把导向关、版权关。出 版企业媒体融合发展是要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 络空间延伸,这是出版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 要,也是出版企业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更是出 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由此, 严把导向关、品位关对融合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融合产品还必须重视内容版权的使用和保护。 版权在出版业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出版企业一 方面要有目标地积累版权资源,提升自身优势方向上 的版权资源拥有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现有版权的内 容立体开发机制,通过多种媒介形态的呈现,使得信 息内容得到多媒体的多次传播。 

     “立体表达,形态丰富”,呈现多形式、多终端。内 容的立体表达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打造内 容权威、信息准确、形式多样、及时快捷的信息产品。 即需要通过融“纸、网、端、屏”等为一体,将文字、图 表、视频、音频、动画、 3D等多种内容形态,通过恰当 的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在个性化、可视化、互动性等 方面创新。第二层含义是指围绕产业链和延伸价值 链进行增值开发的立体运营方式。如当前出版IP运 营的主流方式是通过各个产业链环节协同作用,即通 过漫画、影视、游戏改编等来延伸价值链。此外,通过 升级、更新经典出版物的内容,通过拓展出版物的区 域范围、媒介形态,通过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开发相关 课程等,也是出版融合的立体表达。 

      “用户思维,品牌意识”,服务对象化、个性化。将用户思维和品牌意识相结合提供对象化、个性化的服 务,才能“粘住”用户,这可以从时间、空间、体验和习 惯等方面精耕细作。“粘住”时间就是嵌入用户的生活 工作时间间隙,提供即时和延时阅读上的便利。“粘 住”空间就是提供能延续阅读空间上不连续的状况的 便利。“粘住”体验就是扩展功能性,在追踪用户个性 需求的基础上,丰富产品的符号表现形态、丰富体验 和嵌入的功能、提供在线的即时的多形式的互动空 间。“粘住”习惯就是提高满意度,通过融入用户的工 作和生活方式,培养或延续用户习惯来锤炼品牌。

擅用技术 构建分析小组、创新内容制作传播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把握用户深层需求。各 种媒介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一个人 都是一个节点,在各种场景中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 这些连接数据中潜藏着用户的信息和需求,潜藏着企 业决策和发展的方向指引。因此,以新技术引领出版 融合发展,驱动转型升级的前提,就是挖掘用户的需 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用户需求、生产需求、技 术需求有机衔接的生产技术体系。分析用户,要建立 用户数据沉淀、收集和抓取平台,通过数据挖掘、统计 和分析等数据技术,为用户精准画像。用户画像越清 晰,其特征描述越明确,则越有利于融合产品对用户 所关心的核心问题的解决。

      “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创新内容制作和呈现。 创新内容的制作和呈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 多渠道传播”,实际上是完成一次内容的流程再造。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在内容的多元多次应 用方面取得进展。无论是建设和完善ERP系统,还是 推进“协同编撰平台”“动态出版系统”“复合出版平 台”的建设,都是实现内容生产源头和信息加工过程 的数字化,从而推动从单一出版模式向多形态、多渠 道的复合出版模式转型。这也为变革和融合传统出 版和新媒体出版融合生产经营模式提供基础。为建 立健全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 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 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生产经 营运行方式提供助力。 

      “增强交互,深度整合”,实现内容精准传播。用 户所关注的内容不仅是能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或兴趣 偏好的,而且也需要内容的表达是可互动、可交流 的。增强交互的另一个重点,是解决设计目标与解决 方案的关联,并确保每一个关联细节都有逻辑支撑。 而要做到精准传播,还必须以内容的深度整合为基 础。对于出版业来说,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内容的结 构化加工制作和资源的知识化管理上加大力度。内 容的结构化加工是将内容进行分析、拆分和标引,输 出用 XML 描述的结构化数据,它能够满足数字产品 多元化发布的需要,也是资源知识化管理的重要基 础。此外,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印刷、发布服务以及产 品优化工具、跨终端呈现工具等,也都是实现内容精 准传播的关键技术。只有既做到按需提供服务、精准 推送产品,又做到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才能 不断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关注度和满意度。

        随着内容的传播渠道、技术手段、呈现方式和用 户需求的日新月异,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只会越来越 多、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离不 开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出版企业只有不断与时代 趋势接轨,不断综合利用技术资源,才能在当前环境 下发挥出自身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但无论媒体形态 如何演变和融合,核心都是要对内容进行有效传播。 出版企业媒体融合最终还是要依托其内容主业,打造 具有自我特色的融合出版产品体系。









搜索
返回顶部
Baidu
map